<tr id="nh627"></tr>

      <sup id="nh627"></sup>

        1. <output id="nh627"></output>

        2. 黑龙江分社人物专访
          首页人物专访
          把标准刻在脑子里的人
          2022年12月21日 08:28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2月21日电(吴庆亮)12月19日,一大早,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务段三棵树车载设备车间信号工孙昌亮就来到机车辅修库内,开始了一天工作,今天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厂修装车及相关验收工作。

            45岁的孙昌亮主要负责客运机车维修整治鉴定工作,需要对LKJ车载设备、机车信号设备、CIR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鉴定、评估,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点。在工友眼中,是一个左手抓标准、右手抓创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的业务尖兵。用车间主任肖志新的话说:“这项工作,不把标准刻在脑子里,是干不了的。”孙昌亮正是这个把标准刻在脑子里的人,每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起初,家里人担心他,“别人干完活,你去给人挑毛病,同事不烦你啊?”孙昌亮总是说:“我这是对事不对人,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设备安全。同时,还能帮助大家掌握技术业务标准,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大家欢迎着呢。”时间长了,在家的时候总能接到同事咨询业务知识的电话,家里人也就慢慢放心了。

            今年,孙昌亮共完成178台客运机车维修整治鉴定工作,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200余件,共维修、更换设备器材584台,实现了全年所有客运机车维修整治工作万无一失,为旅客列车运行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孙昌亮的业余爱好很特别,别人休息总喜欢钓钓鱼、看看书、打打游戏,但他却喜欢继续和设备待在一起,搞技术创新。

            在研制机车鸣笛记录检验测试装置过程中,他跟徒弟一周没回家,白天上班,晚上研究,两个人都熬成了“大熊猫”,但成果十分显著。他们研制的机车鸣笛记录检验测试装置不仅有效提高了测试精准度,更将测试作业时间压缩至原来的四分之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类似的创新还有很多,孙昌亮牵头研制的机车信号X26配线极性校验测试装置,从源头杜绝了机车信号因极频不良导致的信号显示不良问题,大幅提升了检测机车信号感应器配线的准确性。

            有同事问孙昌亮:“老孙,你不是研究技术标准,就是搞技术创新,累不累啊?”孙昌亮总是笑着说:“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干的啊。”(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孙汉仑
          刘莎
          王宁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
          少妇黃片
              <tr id="nh627"></tr>

              <sup id="nh627"></sup>

                1. <output id="nh627"></output>